孙中山先生,像许多为国家前途殚精竭虑的仁人志士一样,将“实现中国的统一与完整”视为自己一生的历史使命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孙中山依然心系祖国的未来,他的遗愿依然是“和平、奋斗、救中国”。
岁月流转,虽然时光荏苒,但孙中山的思想依旧在社会中传承,而他的家族成员始终没有忘记祖先的教诲。为了更加隆重地举行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活动,2017年,孙中山的孙子孙武彦早早就通过“国际中山会”的名义,向台湾社会各界发出了诚挚的邀请。彼时,蔡英文当局的政权动荡不安,孙武彦对此愤慨异常,尤其是蔡英文提出的“去中山化”言论,更是激起了岛内民众的强烈反应。
经过近百年的时光流转,孙中山提出的“天下为公,世界大同”思想,已经渐渐地成为了全球性的普世价值观。相反,台湾岛内的蔡英文当局却别有用心,企图改变这一历史观念。对此,孙武彦呼吁岛内各政党与社会团体,在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的这一天,齐聚一堂,凝聚力量,抵制“台独”势力,发扬积极正向的社会能量。这一呼吁的核心思想,正是孙中山的理念在当代的延续。
展开剩余87%回顾中国近现代史,那是一个国家主权丧失、社会结构动荡的时代,正如历史学者所称“千年未有之大变局”。早在1897年,孙中山就与日本友人讨论了反清革命的必要性,这一谈话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状况。在西方国家与中国逐步接触后,西方的思想涌入中国,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“人民主权”的理念。这一观念与西方和日本传来的立宪思想相结合,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,君主的权威并非绝对不可挑战。
然而,孙中山及其同仁所面临的,不仅仅是清朝政权的传统统治危机,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与权威的双重危机,这种局面是历代统治者从未经历过的。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,孙中山始终坚持国家统一是革命思想的核心。
在寻求解决中国分裂、实现振兴的过程中,孙中山曾深刻指出:“自从袁世凯专政以来,满清的官僚复活,共和民政一切殇然。”他再度誓师起义,力求恢复共和,核心目标正是要通过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,重建统一的中国。
孙中山深知,只有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,才能为新中国的统一奠定基础。他明确指出,中国长期分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的侵略,解决这两个问题,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——打击军阀,打击支持军阀的帝国主义势力。而且,他认为国家的统一与人民的幸福是紧密相连的,只有结束战乱,恢复统一,才能让民众享受到安宁与繁荣。
更为直白地说,孙中山曾提出:“民国之幸福,以统一为主。”他提出过“武力统一”和“和平统一”两种设想,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,孙中山认为武力是不可避免的,但他也强调要顺应民意,避免战争和流血,因为人民并不希望看到无休止的牺牲。他曾深情表示:“我素来主张中国南北和平统一。”
这种观点非常契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情。思想的提出是指导原则,能否实现则要看实际操作的过程。1912年,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开始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实际行动。那时,中国的南北局势对峙,孙中山采取了“北伐”与“和议”并行的策略。后来,他与袁世凯在“议和”中分歧激烈,最终袁世凯宣称“共和为最良国体”,而孙中山因此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。
从孙中山的角度来看,这种做法既能避免民众流血牺牲,也能为民国建设留下足够的资源。然而,尽管采取了和平方式,胜利最终却落入了袁世凯等大地主手中,这使得孙中山感到极为痛心,他曾自述:“当时服从民意,迫而牺牲革命之主张,不期竟然以此而种成今日奇祸大乱也。”
袁世凯去世后,帝国主义势力加紧在中国寻找走狗,四处割据,战乱不断,局势更加动荡。面对这种局面,孙中山再次提起武器,决心以武力打破军阀割据,但时势已经发生变化,军阀势力过于强大。最终,孙中山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中国的统一。
孙中山一生心系中国的和平统一,始终在“北伐”和“和平统一”之间徘徊。虽然北伐未能成功,但他的和平统一思想始终未曾改变。反观今天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和平统一台湾的理念依然是孙中山未竟事业的延续。
然而,蔡英文当局的动作使得和平统一的道路越发崎岖。孙武彦作为孙中山的后代,决心继承祖父的思想,坚决抵制当前的局面。在2017年,蔡英文当局的“去蒋化”和“去中山化”更是令孙武彦深感愤怒,他呼吁岛内的统一力量加强对“台独”势力的反制,同时大胆呼喊“和平统一救台湾”的口号。
当年3月12日,孙中山先生的92周年纪念日,孙武彦带领着近五百个政党和团体,在“国父纪念馆”成立了“反独大联盟”。这一活动吸引了大量民众和团体,大家齐声高唱纪念歌曲,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和敬仰,并呼喊着“反对台独”、“两岸和平统一”的口号。孙武彦激动地表示,这一行动不仅是为了铭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,更是为了呼唤两岸的和平统一。
在孙武彦的眼中,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:推翻满清、建立统一的国家、实施建国大纲。他坚信,统一是孙中山未完成的遗志,今天他依然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,最终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。
孙武彦对蔡英文当局的表现深感失望,指责其不顾台湾民生,专注于“去中山化”与“去蒋化”,使台湾社会分裂不断加剧。民进党的政治操作和亲日态度,使得台湾局势愈发危急。对于未来,他保持着谨慎的乐观,坚信只有坚持“一个中国”和“九二共识”,台湾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。
而孙武彦的家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继承祖业的决心。尽管历史上的许多人对孙武彦的家世知之甚少,但他自己在采访中透露,孙中山曾在“二次革命”期间,曾遭到袁世凯的追杀。在隐藏过程中,他与泰雅族女子结为夫妻,并育有一子,那便是孙武彦的父亲。这段经历让孙武彦更加明确了要继续传播孙中山思想的决心。
面对当前的政治格局,孙武彦也感到深深的无奈。他指出,民进党虽然在选举时争斗激烈,但一旦选举结束却能迅速恢复团结,而国民党的局势则愈发堪忧。对此,他保持着谨慎的态度,但依然坚信两岸统一的事业必定会有未来。
孙武彦的奋斗之路,注定是充满挑战的,但他坚定信念,期望着实现孙中山未竟的伟大梦想。
-END-
发布于:天津市融信配资,德创配资,真正的实盘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